近年来,去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红色遗址、革命老区等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等红色旅游热度持续升温。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红色旅游市场消费增速变快,客群年龄差异化不断减小。

哪个年龄段游客热衷于红色旅游,不同年龄段的红色旅游玩法各有何特点?

哪些红色目的地和景区是游客的心头好,红色旅游又有哪些新玩法?

从2018年,途牛在“主题游”频道正式开辟“红色旅游”板块,到2021年5月,携程正式上线“红色旅游频道”,再到今年暑假前夕,去哪儿与目的地机场一起开启“红色旅游季”;从2004年全国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次为1.4亿,到2019年这个数字上升到14.1亿;红色旅游可以用“大爆发”来形容。

携程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预订红色景区门票的人数同比增长208%,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增长了35%;结合文旅部发布的2020年红色旅游相关数据预估,红色旅游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别,经济贡献突破万亿元。

01

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心成为新命题

近日,同程发布了《红色传承·“Z世代”红色旅游消费偏好调查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年龄介于13岁至27岁之间的“Z世代”已经成为红色旅游这一细分市场最主要的核心消费群体之一。

数据显示,Z世代红色旅游消费群体的客源城市主要来自北京、广州、上海等,偏好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北京、延安、井冈山等地。他们来到了课本中的“革命圣地”,想要得到的,也必定不是“背课文”这样的体验。于是,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心,成了革命老区的新命题。

图/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广之旅副总裁温前指出,旅游过程中,除了专业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以及英雄人物事迹,在地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更容易引发年轻人的共鸣。当前旅行社就围绕着红色博物馆、纪念馆等推出了多元、高体验度的“红色+”复合型旅游产品,这类产品极大增强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对红色景区而言,运用互联网思维深入年轻群体,加强自身的品牌营销是提升吸引力的关键。马蜂窝旅游研究院负责人冯饶指出,传统红色景点想要吸引更多年轻人,需要重视线上营销与品牌打造,通过优质的短视频、短内容、游记、攻略等方式给年轻人“种草”。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有着类似看法,他指出,这一代年轻人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的工作、学习、娱乐、消费、社交等活动都发生在网络空间。因此在做红色旅游产品的营销时,需要充分研究互联网的最新潮流,以年轻人的视角重新审视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的卖点。

“根据我们的经营实践和调研数据,年轻人对红色旅游产品有较高的消费意愿,同时他们对于红色旅游产品的需求又有明显的特殊性,例如,更偏好故事性强、形式新颖、好玩的产品形式。”程超功认为,持续提升年轻群体对于红色旅游的关注度和消费热情,还需要有长远规划,例如通过发展面向中小学生的红色研学,培养年轻人对于红色旅游的兴趣和偏好。

图/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报告》还显示,随着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产品类别越来越丰富,展览展示手段越来越“酷炫”的各类红色纪念馆、博物馆对于年轻群体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尤其是越来越流行的“线上+线下”互动方式更契合“Z世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消费及资讯获取习惯。同程旅行的数据显示,“Z世代”最青睐的红色旅游产品按偏好度排列依次为:红色遗址/遗迹、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红色专题游、革命老区深度游、红色演艺等。

图/于阗

此外,红色旅游客群还呈现亲子化特征。《报告》还显示,上半年红色旅游景区门票的预订客群中,亲子家庭占比超过三成。尤其以80后带娃尤为显著。数据表明,上半年80后带娃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数超过90后4倍多,超过70后1.7倍。

对于亲子家庭而言,纪念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遗迹等红色文化景区景点都是家长“寓教于游”的红色课堂。父母通过旅游的方式,带孩子走访红色圣地,缅怀革命先烈、了解红色历史、增加爱国热情,珍惜当下幸福生活。此外,红色研学游也受到越来越多亲子家庭游客的欢迎。

02

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创新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的体验也成为红色旅游对年轻人的重要吸引点。马蜂窝旅游一份报告指出,超过40%的年轻游客对红色旅游的兴趣点在于“喜欢沉浸式的体验”,从深度讲解到科技体验,收获他们不曾了解到的历史知识。其中,76.92%的95后喜欢体验红色旅游线路,他们主要是陪父母忆往昔峥嵘岁月。而90后更多是同伴侣、朋友打卡红色秘境,85后则是带娃开展红色研学之旅。

冯饶表示:“年轻游客对红色旅游的热情逐年高涨,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部分。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全面发展,红色旅游早已不再是印象中传统、刻板的旅游体验。通过大数据和科技赋能,红色旅游目的地和景点都开始在线上发力,结合影视、动漫、沉浸式旅游体验等多样化内容形式,红色旅游正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何能让观众沉浸其中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而不是一味“宣教式”被动接受,《再回延安》给出了满分答案。从6月11日首映至6月30日,该剧已在延安红色旅游新地标——延安红街,连续上演了近50场,几乎场场爆满。据统计,延安红街开街短短十天,就有上万名各地游客涌入“再回延安”沉浸演艺馆。

图/陈晓宇

“观众走进剧场时,不仅仅是一个观看者,更是一个亲历者,当他走出这座剧场时,便成为一个传承者。”《再回延安》的总导演丛明玲介绍说,这部戏讲的就是“父辈”两个字,传承的是那一束光,希望《再回延安》成为一个红色的经典项目,让英雄的故事永远常青。

“打造这样一部戏剧,是为了让观众在建党百年之际,抛开宣教式的被动红色教育,沉浸式地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在创作团队的精心打造下,该剧通篇没有说教,不讲什么大道理,只有平实又坚强的一个个战士,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着最强悍斗志的《再回延安》,成为延安红色旅游新地标延安红街上的热门打卡地。

此外,每一位观演人都是戏剧的一部分,观众可以用第一人称亲历红旗班的那段曲折故事和真实岁月,穿梭于南泥湾大生产中,感受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置身于冰冷的长征路上,体会冷风刺骨的艰难。室内相对狭小的空间,反而会让整部戏剧可触摸、有温度,直击每位观众的心灵。

图/陈晓宇

同程旅游的数据则佐证了年轻人对于这种方式的认可。在Z世代群体当中,红色演艺已成为最受青睐的红色旅游产品之一。

当前,红色旅游产业已带动多地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中国革命从农村出发,许多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都集中在农村地区。随着人们对红色旅游的喜好度显著提升,沿线的许许多多乡村也吸引了大批游客打卡。红色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在形式上,也有诸多创新,目前市面上还涌现出一批“红色旅游+交通”“红色旅游+科技”“红色旅游+展览”“红色旅游+演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创新主题红色产品。

如今,发展红色旅游已被纳入文旅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一个工程七大体系”中。《规划》提出,要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红色旅游产品体系的完善,将对红色旅游细分人群的研究提出更高、更细致的要求,尤其是对年轻一代消费偏好的研究关系到红色旅游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来源 | 内容来源于新京报、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