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新冠肺炎疫情自去年暴发以来,全球正常的人员交流、交往、正常的经济活动受到很大冲击,尤其对旅游业和餐饮业冲击最大。去年,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GDP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一季度经济增长-6.8%,二季度由负转正实现3.2%,三季度实现4.9%,四季度实现6.5%,2021年一季度实现18.5%。全球范围横向比较说中国经济最好也不过分,中国最早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但是国际上这场疫情灾难并没有结束,我国的压力仍然很大,必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1 中国旅游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关键历史时期

在当前和未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甚至在“十四五”到“2035”、“2050”这样的历史长周期发展中,旅游都是关联度极强的行业。2020年中国GDP增长2.3%,但在经济增长的所有指标中唯一下降的是消费指标。消费去年下降了3.6%,其中下降最大的是旅游业与餐饮业这两大行业。2019年数字显示,其中旅游行业总收入6.63万亿元,餐饮收入4.67万亿元,这两个行业加起来是11万亿元,2019年GDP总量是99.1万亿元。这意味着,“旅游+餐饮”占中国GDP的1/9,在疫情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2019年中国的旅游人次是60亿人次,2020年旅游人次是28.8亿人次,下降了52.1%。可以看出,旅游不只是“旅游”本身,旅游这个大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非常重要,受影响最大的旅游业,在疫情之后会呈现井喷式增长。

进入 “十四五”时期,我们处在一个全新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首先,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两个大的变量:一是中美两个大国的竞争与博弈,包括其他国家参与其中的国际格局的演化;二是去年突发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在一些国家肆虐,全球尚不能恢复正常的经济交往、人员往来,也无法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这也是最大的变量。所以,当全球还有很多国家疫情仍然非常严重的时候,中国的出境游恐怕相比去年前年都依旧会下降。

中国未来的目标,就是要实现2050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个长周期的目标。短期目标要实现“十四五”规划部署的各项任务,我们要打好这五年的基础,迈向“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再经过15年的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强国。站在这一历史关键节点,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重大的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物质需求基本上处于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消费阶段,而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没有边界的、永无止境的,所以我们就要持续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解决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匹配的问题。新中国7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中国在1949年,人均GDP才26美元,当时是什么水平?我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是印度水平的1/2。印度在1947年独立,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当时是远远高于中国的,印度当时GDP总量也是中国的1倍。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20年年均GDP增长9.2%。1978年中国GDP是3700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1500多亿美元。2016年我参加在巴基斯坦召开的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政府三边会议,在会上作了关于“一带一路”的主旨发言。在与巴基斯坦智库专家交流中,他们提出巴基斯坦当前最大的问题是贫困问题,我在发言中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GDP总量1500亿美元,而当时人口8亿人,现在巴基斯坦GDP年3000亿美元,而人口3000万人,比当时的中国刚刚开始和世界接轨那个时候的状况要好得多,所以只要巴基斯坦选对发展道路,就一定能够摆脱贫困。

我们现在迎来了中国旅游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首先,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到2020年,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100万亿,达到101万亿人民币,折合美元15.1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8%,占美国GDP的比重超过71%。按照IMF预测,美国今年GDP增长会恢复到6.5%,和去年下降了3.5%相比,美国GDP增速是3%左右。而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的指标是今年GDP增速要保证6%,但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会超过6%,世界银行预测会达到8.2%,IMF预测会达到7.8%,有经济学家预测会超过10%以上。政府确定的目标留有充分的余地,实现6%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经济增速仍然是美国经济增速的1倍以上。因此,预计今年中国今年GDP占美国GDP的比重会达到73%以上。中国社会生产力迈上了大的台阶,经济发展水平和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改革开放初期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已经是今非昔比、天翻地覆。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回顾中国的历史,今天我们回顾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非常感慨。实际上,到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是没有旅游这个行业的,我们只有吃、穿、用基本生活需求。我查了一下,1978年中国恩格尔系数是85%,而现在的恩格尔系数是28.2%(恩格尔系数就是人们用于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可以看到,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群众的消费支出中85%是用于吃的,有一少部分是用于穿的,当时大家住房是公费的,但是那时候住房是极简的。旅游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提高、社会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才开始出现旅游,直到后来快速发展成为第一大服务行业,中国也成为第一旅游大国。

2 中国旅游业具有持续性增长爆发性增长的基础和条件

旅游是一个可以引导和带动其他行业发展的具有酵母性质的行业,未来旅游发展的前景会怎么样呢?这取决于以下几个决定性因素:

第一,人民生活水平是决定性的因素。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3.2万元人民币,有了4亿中等收入群体,按照预测,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会翻一番,达到8亿人,这个庞大人群是具有消费能力的人群,当然仍然还有未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但是中等收入人群是旅游消费能力最强的群体。

中国有了非常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也是十八大以来建立起来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现在基本养老人群已经近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已经是13.5亿人。中国人均受教育水平提高。目前人均受教育水平达到了10.8年,也就是普遍受了11年的教育,6年小学、3年中学、3年高中,基本上达到大专水平。人们只有教育水平提高、知识水平提高,对旅游的理解内涵才能不断的提升。这个人群旅游的方式、旅游的结构都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供给侧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并拉动需求侧,而只有需求侧持续拉动,才能不断创造新的旅游发展空间和创新旅游经营模式。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岁以上。2004年我参加的“健康2020”的国家重大课题研究,该项目提出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要达到77岁,现在这个目标已经超过了,达到了77.3岁。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但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也已经达到2.55亿,很快就奔3亿人了,这批人实际是具有最强消费能力的人。有时间,有闲、有钱、有权支配自己的消费行为,所以,实际未来的消费,特别是中老年群体的消费,是非常重要消费群体,是旅游消费的增长点。

还有一个很大的群体,就是单身人群。我最近看了有关调查材料,现在单身人群达到了2亿人,也就是剩男、剩女2亿人。这些人对旅游消费的需求是旺盛的,也是最主要的消费群体。还有一部分人,是这一代95后、00后,其消费能力、对于旅游的消费需求也是非常旺盛的。

第二,基础设施完备程度是决定性因素。中国的高铁已经形成了“四纵四横”,运行里程达到3.8万公里,到2030年会形成“八纵八横”,2035年会形成“十纵十横”,我们会迎来高铁的时代。高铁时代最有利于旅游业发展,高铁网会便利旅游出行,形成旅游业的井喷式增长。中国的高速公路已经达到16万公里,已经建了200多个机场,其中几十个机场是国际机场。所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再加上我们的5G、6G、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北斗3号,再加上超算、云服务,会形成对旅游硬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基础设施、软基础设施的多维度支撑。

第三,中国生态恢复修复并构建绿色生态体系是决定性因素。绿水青山将更多的转化为金山银山,刚刚开过的国际气候峰会,习近平主席又一次向国际社会承诺,中国到2035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什么概念?就是零排放。现在的PM2.5,现在最优的50这个标准,将来都会是排放的高标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形成,会为人民群众在出行、旅游、休闲、健身、文化等方面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最重要的是,中国将构建国民健康体系和疾病预防体系。旅游、餐饮都会成为国家构建国民健康、实现劳动力再生产优化的重要方面,会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治未病端口前移的部分。只有同时拥有身体愉悦、心理愉悦的健康状态,才能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现在医疗费用支出80%以上是用于治已病的,而治疗阶段80%是用于后期抢救治疗的和慢性病治疗的。所以,前端就是是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优化这个过程包括文化学习,包括通过旅游使眼界开阔、心灵陶冶。我认为,真正的健康不仅是你不吃药、不打针,还包括你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心理健康,这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不断提升的新的需要。

原文标题:《2021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丨陈文玲:旅游是一个可以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具有酵母性质的行业》

原文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

文章来源:由陈文玲研究员在2021年4月24日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文章转载自:中国旅游研究院微信公众号